見圳客戶端·深圳新聞網2020年2月28日訊(見圳客戶端·深圳新聞網記者 潘潤華 通訊員 曾志文、彭紹源)日前,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工程應急院區(下稱“深圳應急醫院”)正式交付。作為深圳抗疫堡“壘”,你知道它是什么樣的嗎?又有哪些****之處?
據了解,項目位于龍崗區,占地面積6.8萬平方米、建筑面積5.9萬平方米,可提供1000張床位(含ICU16床)。由于施工資源短缺、多專業交叉作業、周邊環境條件復雜等困難,該項目采用前沿的設計理念、****的建造技術和強大的智慧系統,充分借助科技加持,在20天的極限工期內完成建設任務。一起來探探它有哪些科技含量吧!
BIM技術實現可視化****施工
據了解,該項目通過BIM技術提供信息載體,運用數據管理平臺進行全專業協同工作,實現了全生命周期的可視化管控功能。設計啟動即開展基于BIM的虛擬建造工作。“設計、建模、驗證同步開展,為設計排查及審核提供三維可視化成果,通過碰撞分析輔助方案進行優化及決策。”項目BIM工程師劉為飛說。
在資源組織方面,建立3D模型對箱體的拼裝和安裝進行工藝模擬,測算資源需求量,為施工組織及采購提供****支撐。在施工階段,對護理單元和醫療單元進行細部模擬,通過云模型實時查詢總效果圖和各專業的布置效果圖,實現多專業現場可視化****施工。
無人機助力有效節約工期及成本
項目利用無人機航拍采集具有GPS信息的4200余張現場照片,通過建立三維實景模型快速測算土方挖填量;根據土方量平衡原則,****測算出****的地坪設計高度。
“通過這些手段,大幅減少現場土方挖填量及轉運量,有效節約項目工期及成本。”中建科工研究院高級經理工程師曾志文說。
機器人加持3天完成2千噸鋼
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“戰役”,項目鋼構件采用中建科工智能制造生產線進行全速生產。
“3500多件型材主件由全自動鉆鋸鎖生產線鉆孔及鋸切,15000多件零件板由下料中心4臺全自動等離子切割機快速批量下出,并經機器人自動分揀、AGV自動物流配送至主車間裝配,然后由機器人進行全自動快速焊接。”項目鋼結構智能制造自動化工程師胡海波介紹道。
項目所需的2000噸的鋼結構加工任務僅僅用3天的時間即完成,確保了工程如期完成及交付。
作戰指揮云端管控
項目采用無人機進行航拍獲取全方位、無死角的現場高清圖像,并實時傳輸至項目“作戰室”,構建可視化的作戰管控平臺,為項目管理人員提供高效****的決策服務。同時進行現場安全巡查、項目檢測、過程驗收、影像存留等服務。
智慧醫院可“視”可“聽”
據了解,該項目設置5G在線遠程醫療、醫護對講、高清視頻監控、遠程探視等系統,為醫院裝上“眼睛”和“耳朵”。遠程在線醫療系統利用5G網絡進行數字、圖像、語音的無延時綜合傳輸,集成全球優質醫療資源。醫護對講系統減少醫護人員進入病房的次數,實現了視頻查房功能。高清視頻監控系統通過智能視頻行為分析算法,實現行為的****識別。遠程探視系統可直觀地實現遠程溝通,減少探視者與患者直接接觸的風險。
消毒系統能出水在線自動監測
該醫院污水處理采用強化物化法+三級消毒工藝,上海美灣集成超磁分離系統和陶瓷膜超濾系統等****設備。污水消毒系統設置在線余氯檢測儀,自動調節含氯消毒劑的投加量。同時,設置出水在線自動監測裝置并與環保部門在線監測系統聯網,確保出水達標,滿足傳染病醫院的設計要求。
據介紹,如期完工的深圳應急醫院項目,不僅體現了強大的科技力量,更彰顯了新時代的“深圳速度”,為深圳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強有力保障。